English

传媒与细菌

2000-04-30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刘炎 蒋卫国 我有话说

前段时间闹得满城风雨的“李怡青名誉权受损案”、“成龙私生女事件”、“黎明自杀”等等,无一不在印证传媒某些娱记的无聊与聒噪。我等百姓有个头疼脑热、闹个三角恋爱,是不会有记者来关注的,观众也不感兴趣;名人可就两样了,恋爱要曝光,离婚要渲染(好像离婚很幸福似的),婚外情要做成“大菜”,想不开了(未必是名人本人)还得让娱乐版聒噪一阵,填补了新闻的空缺。

传媒怎么了?读者(观众)口味怎么了?谁在误导读者(观众)?谁又在误导记者?特朗普的自传也对传媒进行了“攻击”。

唐纳德·特朗普食言了。几年前,在出版自传时,特朗普不止一次地表示:尚无竞选政府公职的计划。从字里行间,我们能看到他对当时在任的政客们的虚伪世故的厌恶。相比之下,做个投资界大亨,生活在“朝九晚五”的紧张节奏中,对他来说,倒是更真实、更自然的方式。然而,当他宣布参加下届美国总统竞选时,这个“决定下届美国总统人选的人”,倒真是给了人们一个意外。

有关唐纳德·特朗普的资料不多,我们只知道他是个靠房产投资起家、在90年代初濒临破产又奇迹般东山再起的人,他的名字常和凯悦大酒店、大西洋城娱乐场、纽约广场饭店等著名产业联系在一起,“特朗普”几个大字辉映着大西洋城、纽约的天空。如此而已。这更给特朗普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。食言的特朗普究竟是何许人也?作为商人的他从政又有怎样的优势,除了钱以外?

翻阅特朗普的自传之后,笔者算是有了点模糊的认识:

和大多数名人一样,特朗普厌恶传媒,尤其厌恶传媒对私生活的穷追猛打和捕风捉影,将其与“细菌”(有害的)相提并论;

对现行的审判制度,特朗普颇有微词,认为如果将诉讼费的承担方式改为由败诉方全额负担,75%的案件将因此撤销,从而提高庭审的效率;

政客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,对显而易见的弊端和能为民众带来福利的措施视而不见,特朗普对此十分反感;

对家庭及后代,应尽量保护他们免受传媒打扰和伤害;

东山再起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正确的“直觉”,要相信直觉。

传媒和细菌看似风马牛不相及,特朗普为什么要单列一章《传媒及其他细菌》来表明对传媒的厌恶呢?

在自传中,我们看到了杂志记者是如何大肆炒作特朗普与伊瓦娜(特朗普的前妻)的分居的,又是如何捕风捉影“制作”渲染特朗普的外遇故事,以及,令人难以启齿的婚外性生活的。在沸沸扬扬的“特朗普夫妇之争”事件中,照特朗普的说法,传媒连续数月以整版炒作,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了纳尔逊·曼德拉获释等国际新闻。

对特朗普的私生活,无论真如传媒渲染的那样“丰富”,还是纯属空穴来风,笔者都不想评说。既为私生活,旁人就不该去窥探,无论出于何种目的。笔者只是对传媒在这方面的贫乏和无聊深感厌恶。

特朗普在自传中举了迈克尔·杰克逊在棕榈滩度假胜地被媒体包围的例子(因为与女友逛街而被追踪),这一对恋人此后就分了手,不知媒体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,但肯定是有“贡献”的。特朗普濒临破产的日子里,媒体在大肆渲染他的“逊位”;离婚事件中,又有无数电视节目主持人推出了针对特朗普的“心理门诊”……心理素质稍差一些的人很可能从此一蹶不振,所幸特朗普以其特有的“强硬”态度保护了自己,为以后的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。但有几个人能像他这样安然度过风雨呢?

某些媒体不遗余力地揭隐私,某些“文坛二道贩子”造新闻、编故事、炒隐私,乐此不疲,他们在多大程度上维护了新闻的纯洁性、真实性和严肃性呢?

恶炒隐私者与细菌(确切地说是“病菌”)无异,传媒不能对此视而不见,因为“病菌”总有一天会感染宿主的。沦为细菌藏身之所,是传媒的悲哀,但愿我们的传媒能摆正自己的位置,少生出些“感染”的遗憾来。

(《东山再起——投资界的不死鸟》,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。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